西部决策网讯 俗话说“立春天渐暖,雨水送肥忙”,雨水节气过后,正是红薯育苗的好时机。延长县抢抓农时,全面开展红薯育苗工作,为新一年红薯产业丰收奠定基础。
走进郑庄镇王仓村红薯种植户马孝忠的红薯育苗棚,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现场指导育苗。“大家放薯种的时候,一定要均匀。薯种与薯种之间要有一定间隔,覆土不能过厚,要求2—3公分,覆土必须要细,不能有大的块土。”在他的指导下,马孝忠与村民们分工明确,有的整理苗床,有的搬运薯种,有的进行下种覆盖,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的“春耕图景”。
“每年这个时候气温回升,正是红薯育苗的最佳时期。再过二十天左右就可以出苗了,到四十天以后就可以剪苗、大田栽植了。”马孝忠一边说着,一边挑选出饱满、无病害的优质种薯,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摆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土床上。
红薯育苗工作是劳动密集型产业,是全手工劳动,需要大量劳动力。特别是到红薯种植季节,最是繁忙、辛苦,为抢抓红薯育苗期,完成育苗工作,马孝忠雇用了几个“育苗能手”。
“最近农闲,也没个挣钱的好营生,待着也是待着,我就过来帮老马弄这个红薯育苗,一天能挣200块钱,补贴点家用,我觉得挺好的。”王仓村村民王二虎说道。
小小的红薯苗,致富“新曙光”。据马孝忠介绍,今年他的四个红薯育苗棚预计能产200多万株苗子,一株苗子能卖到5毛钱。“在保证自家50亩红薯栽植的前提下,光靠苗子还能收入一大笔呢!”马孝忠激动地说道,“今年一定又是个丰收年!”
马孝忠的红薯“致富经” 只是延长县大力发展红薯这一富民产业的缩影。近年来,延长县立足独特的地域优势,把红薯作为群众致富增收的优势产业,依托产业扶持政策,建基地、抓管理、强科技、促营销,大力发展“老品种”红薯,使红薯产业实现了由粗放经营向科学管理转型,产品优势向商品优势转变,红薯产业“闯”出了新路子、“迈”向了多元化,成为延长县强县富民的优势特色产业。截止目前,延长县共种植红薯约1.05万亩,预计产量10500吨,产值6720万元。
“下一步,我们将持续加强红薯育苗、栽植及管护等方面技术指导和服务,不断提升红薯亩产率和商品率,壮大红薯产业,让红薯成为农民致富的‘金疙瘩’。”延长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康少峰说道。(供稿:李浩楠 刘建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