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部决策网讯 民族要复兴,乡村必振兴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: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,扎实推动乡村产业、人才、文化、生态、组织振兴。”乡村振兴,产业先行。长岭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以更有力的举措、汇聚更强大的力量,加快发展乡村产业,立足乡土资源,打造特色产业,完善产业链条,以“土、特、产”之光点亮乡村振兴路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、获得感。
念好“土”字诀,唤醒乡村记忆
乡愁的本质是对家乡的感情和思念。每一个乡村都有其独特的资源禀赋,无论是田园风光、民俗礼仪,还是人文底蕴,都构成了乡村的历史记忆和精神谱系。长岭镇善于挖掘乡土资源,因地制宜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、挖掘乡村的多元价值,依托农村绿水青山、田园风光、乡土文化等资源,大力发展生态旅游、休闲观光、养生养老、乡村手工艺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,将乡村资源优势、生态优势、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,让乡村既有“形”也有“魂”,让人们重拾记忆中的乡愁。
长岭镇坚持“微改造、精提升”的思路,以点带面,推动村庄环境实现净、美、绿的华丽转身。通过利用残砖碎瓦、旧磨盘等资源,将破旧石头房改造为休闲娱乐场所,将旧圈舍改造成杂物房和卫生厕所,全力修复老屋、小道、石墙等村居院落,充分展现农村乡俗民情,唤醒乡土文化记忆,全面提升农村吸引力。同时,重视传统文化传承,让革命标语、家风家训等文化符号得以延续,重现农村新光景和新气象。
结合公共服务配套,长岭镇规划布局了乡村大舞台、村史馆、明理馆、农家书屋等公益性服务设施。依托宣纸体验馆、秦创原中药科技馆等项目,全力推进绘本花园高端民宿建设,积极招引“吃、住、购、娱”等多元业态,逐步将九阵坝、中坝等村培育成网红打卡地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。
打好“特”字牌,打造特色产业
《2023中国消费趋势报告》指出,健康、特色、品牌背书是农产品消费决策的驱动点,高质量、特色化的品牌建设才是应对农业赛道竞争的根本。长岭镇立足于地方实际、根植于市场前景,深入开展调查研究,在尊重和运用经济思维的基础上,以创新开路,走出一条符合村情、顺应民需、展现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,真正实现立得住、叫得响、管长远。
长岭镇广大党员干部打破传统思维,围绕“一村一品”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路径,在品种上追求“错峰头”,在品质上追求“独一份”,在品牌上追求“擦得亮”。通过加强宣传推介,积极推进打通“电商进村”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让特色产业大批“走出去”,初步形成了“三园两厂一中心三主一品牌”产业发展体系。
“三园”:东片5村6000亩核桃、中药材示范园;中片4村建成了畜禽养殖、茶叶、食用菌种植示范园;西片2村建成了天麻、大黄、小杂果种植园。
“两厂”:依托两个安置点建设两处以绿色食品加工、中药材初加工、电子设备加工为主的社区工厂,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。
“一中心”:配合镇巴县城投公司在中坝启动建设了集仓储、物流、交易、孵化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产业园仓储交易中心。
“三主”:通过产业引导,长岭镇形成了中药材、食用菌、林下经济三大主导产业。
“一品牌”:大力推广“长岭望月”牌大米、树花菜、黑木耳、林下土鸡等一系列绿色食品,长岭经济社会发展跑出了“加速度”。
奏好“产”字曲,推动三产融合
长岭镇广大党员干部按照“延长产业链,提升价值链,完善利益链”的理念思路,在纵向上,注重促进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的融合发展,加强农产品加工、包装、仓储、物流、营销,不断延长农产品产业链,提高产品附加值。在横向上,积极推动单一发展第一产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,大力发展林下经济,开发森林食品,培育生态旅游、森林康养等新业态,鼓励发展乡村餐饮购物、文化、体育、养老托幼等生活服务,多维度深层次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能。
同时,长岭镇严格贯彻县上“五个农业”的宗旨,采取“镇党委+龙头企业+村集体+农户”的方式,建设市级重点项目1个,九阵坝现代农业产业园提升项目完成投资1亿元,完善巩固5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,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,做好“土特产”文章,大力发展茶叶、西红柿、辣椒、夏秋蔬菜、中药材等产业。加快农村三产融合发展,统筹推进农产品初加工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,延长产业链、提升价值链。
长岭镇现代农业示范园,春夏茬番茄产量达30多吨,育苗温室引进新品种繁育25万株辣椒、番茄、黄瓜、茄子种苗。从土地流转、劳务用工、种苗发放、订单回收、效益分红多个方面落实联农带农目标。2024年示范园累计用工1860余人次,发放劳务工资25.64万元。示范园按照保底分红的模式,2024年已为长岭镇11个村集体经济总计分红70万元。
产业兴则乡村兴,长岭镇跑出乡村振兴“加速度”
产业兴则乡村兴。长岭镇牢牢把握发展机遇,凝心聚力、久久为功,进一步做大做强乡村产业,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注入澎湃动能。未来,长岭镇将继续以“土、特、产”为抓手,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,为实现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的目标不懈努力。(供稿:沈继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