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治“五劳七伤”需要加强自我保健

2024-07-26 15:42:47 来源:中国妇女报

八段锦第四式:五劳七伤往后瞧

7月24日,国际自我保健日。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纪念日。以中国传统医学“不治已病治未病”的保健理念,倡导全球民众每周7天关注自我保健,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。

当今社会迅猛发展,为了出成绩、完成任务而加班、晚睡、久视、久坐、多思虑、饮酒应酬……这些明知伤身仍要为之的行为,几乎成了奋斗、竞争的“规定动作”。人非机器,久而久之会呈现面色暗沉、神情疲惫、发胖、皮肤粗糙、头发干枯等外形改变,继而出现亚健康的各种问题,代谢紊乱、免疫功能下降、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、认知功能受损……各种问题日益凸显。

在中医理论中,上述“规定动作”被视为诸虚百损之症的主要原因,归为“五劳七伤”范畴。

自我保健意识增强、自我保健智慧发挥是保持长久竞争力的良方。

在中医门诊中,不乏因过劳致病的典型案例,40岁的律师李女士就是其中之一。因长期高强度工作和不规律的生活习惯,她的体重一直在增加,还伴有肌肉松弛、失眠、持续性疲劳等表现。严格控制饮食的李女士胃口越来越小,每天早上称体重。她发现,越是会议集中、任务繁重、劳累加重之时体重越增加。近期她的睡眠质量进一步下滑,还伴有血压升高。经检查中医诊断认为,她是典型的心脾两虚证。

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,人们多处于亚健康状态,即机体虽然无明显疾病特征,但是生理功能或代谢功能有所下降、退化或老化,对工作和学习造成一定影响,严重时可发展成疾病。因此,重视健康,平衡工作与生活,已成为现代人亟须面对的挑战。

这就是“五劳七伤”

五劳七伤被认为是导致慢性虚弱性疾病的主要原因。人体由健康向疾病的转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,在此过程中,早期预防、早期发现、早期干预具有积极意义,正如中医提倡“未病先防、既病防变、瘥后防复”的“治未病”理念,这与国际自我保健日推广的理念不谋而合。

“五劳七伤”,是指五种常见的行为、七种情志及行为导致的人体损伤。

“五劳”指五脏精气的耗损,即《黄帝内经》所言:“久视伤血,久卧伤气,久坐伤肉,久立伤骨,久行伤筋,”并强调“生病起于过用”,揭示持续的超负荷工作和不适当的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的潜在威胁。

“七伤”进一步补充了情绪及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:忧愁思虑伤心;大怒气逆伤肝;形寒饮冷伤肺;大饱伤脾;强力举重、久坐湿地伤肾;恐惧不节伤志;风雨寒暑伤形。

应对过劳要做怎样的准备?

针对劳逸不当,气血筋骨活动失调,某些行为或感情过度导致的七伤,在“未病先防”理论指导下,可通过调养身体、增强正气、避免邪气侵袭等方法,预防疾病的发生。

久视及晚睡均会伤血耗气,饮食中可加入菊花、大枣、桂圆、莲子、枸杞、桑葚、黑木耳等食材调养肝血,在视力下降、头晕、心悸、失眠等血虚症状尚未出现之前,及早调养。

脾主肌肉四肢,久坐不动易致气血运行不畅,肌肉萎软无力。同时脾胃运化功能减退,长此以往易出现手脚发凉、骨节酸痛、呕吐腹泻等“脾劳”症状。久坐期间,可定时进行站立和伸展活动,加强腿部肌肉锻炼,预防骨骼肌肉问题。饮食可配以山药、薏米、党参、砂仁、茯苓等食材增强脾胃功能。

当多思虑成为常态,可通过冥想、深呼吸、社交和户外活动来缓解压力。

若疾病已经发生,应及时治疗。

“五劳七伤”主要涉及五脏,与气、血、阴、阳虚损有关,治疗应以补益为基本原则。由于气血同源,阴阳互根,五脏相关,所以各种原因所致的虚损往往互相影响,由一虚而渐致多虚,由一脏而累及他脏,使病情趋于复杂和严重,辨证时应加注意。

通经络对健康有哪些益处

经络包括十二经脉、奇经八脉等,是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的通道。“五劳七伤”可影响气血运行,导致经络阻塞。《黄帝内经》记载:“经脉者,人之所以生,病之所以成,人之所以治,病之所以起,学之所始,工之所止也。”强调经络不仅关系到生命的维持和疾病的发生,也是治疗和养生的关键。《黄帝内经》中亦强调了经络在决定生死、治疗百病、调整身体虚实状态的核心作用,“经脉者,所以能决死生,处百病,调虚实,不可不通”。其中“不可不通”一词,凸显了经络畅通对于养生的重要性。经络不仅输送气血至全身,调节阴阳,滋养筋骨,还维系脏腑间的协调与平衡。经络通畅是整个机体生理功能相对平衡与稳定的重要保障。经络堵塞,转输受阻,则气血失畅、脏腑失和,疾病丛生。中医治疗中常常通过调理气血、疏通经络来治疗“五劳七伤”引起的各种疾病。

在日常生活中,人们可通过穴位按摩、自我推拿、调气或者导引的方法,促进经络通畅。通过刺激穴位,激发经络之气,促进气血运行,温通血脉,以提高正气,达到强身健体、促进病体恢复健康的目的。

学习简单的自我推拿技巧,如揉捏、拍打等,促进局部血液循环,振动和刺激身体肌肉、经络、血管、神经等各系统,实现由内至外的机能调节。

调气法指通过呼吸调控,带动内脏运动,实现内脏按摩和疏导,常见技巧方式冥想、呼吸练习、气功和太极拳等。

近年在年轻人、时尚圈火起来的八段锦中有一节动作名字就是“五劳七伤往后瞧”。八段锦属于“导引法”,是导气和肢体运动相配合,还有如五禽戏、易筋经等,疏通经脉,调理气机,有助于矫正骨骼、纾缓四肢、充盈血气,提升元气。

“天人合一”四时调摄

中国传统养生之道强调“天人合一”,主张顺应自然,尤其是季节的变化。除了通经络,日常可通过精神情志调摄、情绪调摄、起居调摄及饮食调摄,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调整生活。

精神情志调摄。春季阳气生发,精神活动应舒展条达;夏季阳气旺盛,精神应活泼饱满;秋季阳气收敛,精神宜内敛宁静;冬季阳气潜藏,精神则应内收满足。情志调摄着重于培养积极情绪,通过调整心态和观念以及感受自然美景来排除不良情绪,恢复情绪的平静与愉悦。

情绪调摄。不同季节需预防特定情绪问题,如春季要警惕怒气伤肝;夏季要保持心神宁静以避免烦躁,损伤心神;秋季需抑制悲伤以防肺伤,而冬季则应避免情绪低落。

起居调摄。睡眠是首要养生之法,良好的睡眠可以还精、养气、健脾胃、强筋骨、促健康。起居调摄强调规律作息,根据季节调整睡眠模式:春夏夜卧早起,秋季早卧早起,冬季早卧晚起,保证充足睡眠,维护生活秩序。

饮食调摄。饮食调摄依据四时五脏特点,合理搭配五味。春季甘味、夏季酸味、秋季苦味、冬季辛味,以滋养身体。

■ 石广霞“五劳七伤”被认为是导致慢性虚弱性疾病的主要原因。人体由健康向疾病的转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,在此过程中,早期预防、早期发现、早期干预具有积极意义,正如中医提倡“未病先防、既病防变、瘥后防复”的“治未病”理念,这与国际自我保健日推广的理念不谋而合。